Toggle navigation
观众报名
展会申请
2026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首页
关于展会
展会概况
展会亮点
展品范围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展商中心
参展申请
为何参展
观众范围
商贸配对解决方案
展会风采
2021展会现场
2023展会现场
2024展会现场
2025展会现场
观众中心
周边服务
参观交通
参观登记
展会资讯
行业资讯
展商资讯
同期活动
媒体中心
En
首页
关于展会
展会概况
展会亮点
展品范围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展商中心
参展申请
为何参展
观众范围
商贸配对解决方案
展会风采
2021展会现场
2023展会现场
2024展会现场
2025展会现场
观众中心
周边服务
参观交通
参观登记
展会资讯
行业资讯
展商资讯
同期活动
媒体中心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400多家营收超1亿元芯片公司,撑起国产芯片未来
展商资讯
行业资讯
400多家营收超1亿元芯片公司,撑起国产芯片未来
2022-02-15
105
电子
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超亿元芯片公司第一批已经上市,还有的正在路上,如此数量庞大的超亿元芯片公司,代表着国产芯片的中坚力量。
2021年底,中国半导体协会发布了
最新
的行业数据,2021年,预计有413家企业的销售超过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的289家增加124家,增长42.9%。2021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已经由去年的2218家增长592家,达到了2810家,同比增长26.7%。
也就是说只有15%的IC设计公司营收超过亿元,如果你是其中一家,那么恭喜你战胜了85%的对手。
营收超过1亿元,对IC设计公司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
从上图的占比我们可以看到,营收超过1亿元的IC设计公司的比例并不高,可以说都是行业翘楚。
他们的数量占比虽不高,但这413家销售过亿元的企业的销售总和达到3288.3亿元,比上年的3050.4亿元增加了237.9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比例为71.7%。2021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整体销售预计为4586.9亿元,比2020年的3819.4亿元增长20.1%,增速低于去年的23.8%。
也就是说,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销售额是由这400多家企业创造的。他们是整个IC设计行业绝对的中坚力量。
在此我们分城市来看,2021年的一大亮点是销售过亿元的企业数量第一从去年的北京(33家)变为南京(52家)。南京成为了过亿IC设计公司的一匹黑马。此外,深圳仍排第二,有50家,无锡第三,42家。
另一个标志性的意义就在于上市。根据科创板的申请上市标准,若以营收来看,一亿元是一个门槛。
科创板的上市标准之一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营收过亿芯片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们从芯片公司的公开招股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在这里选取了模拟芯片的思瑞浦,以及
MCU
企业中微半导。
思瑞浦在2017年的营收就达到了1亿元,净利润超500万元,员工仅92人。而在2019年其业绩来到了3亿元。中微半导在2018年也有1.75亿元的营收,在2020年达到3.7亿元。相比于1亿元的营收基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走向资本市场的公司其实远超1亿元营收。
从毛利率来看,思瑞浦在2019年创新高达到59.14%,中微半导在2018年产品毛利率最高也有45.03%。处于较好的水平。
2021年虽然超亿元企业多了124家,不过如果刚好超出1亿元的营收,那么要想登陆科创板可能实力还并不足够。除了营收表现一般之外,比如在毛利率、研发占比等方面,若公司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同样会受到质疑。
“凤凰飞天”,第一波营收过亿的芯片公司陆续上市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2019-2021这三年登陆科创板的芯片公司是第一批吃到螃蟹的。既说明他们是最早在芯片行业具备营收、研发等综合实力的企业,也不得不说他们是幸运的。
粗略统计,科创板推出以来,成功上市的IC设计公司超过20家,这还不算分立器件、IDM企业。例如思瑞浦、芯朋微、乐鑫科技、晶晨、恒玄、澜起科技、格科微等,这些公司本身在各自领域排在前列,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例如乐鑫的WIFI MCU在物联网和家居领域,恒玄的
蓝牙
SOC在TWS耳机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当时还有一个机遇点是,在2019-2020年间
华为
在融资和供应链上的支持,助攻国产芯片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例如思瑞浦、灿勤科技等都因此受益。
第一批上市的芯片公司之所以也是幸运的,是因为,我们应该都注意到2021年底-2022年初开始,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好几例,外界对科创板的狂热正在回归理性,因此,今年还会不会有更多芯片股破发,或许是大概率的事情。
“金蝉脱壳”,营收过亿还未上市的芯片公司
根据统计,2021年以来在排队IPO的半导体类公司有100多家。笔者不完全统计了40多家营收过亿但还未上市的芯片企业。其中,像燕东微、芯天下、慧智微、中感微等已上市辅导,辉芒微上市获受理后中止。杰理科技、晶华微等已问询。同时还有一些芯片、分立器件企业虽营收过亿但并未开始IPO。
从这些企业我们可以看到,模拟、功率、MCU已经有不少营收过亿。特别是MCU,在统计中达到了10家;此外电源芯片厂商也达7家。
模拟和MCU这两类芯片企业应该会是今后一段时间资本动作最多的企业。这两年对这些企业来说会非常关键,大家都需要更高的营收和时间赛跑。
“神龙摆尾”,大整合不可避免
营收过亿规模的芯片公司已经超过400家,未来会如何走呢?以笔者的浅见:
首先,营收数亿的公司将加速进行或完成上市动作;
其次,在行业处于领先的这些公司,有了资本的加持,加强在产业中的布局,通过投资或者收购补强,也许对于营收较小且有特色的公司被收购会是一条路径。
再者,这两年受益于芯片涨价,有的公司冲到了一亿,但其成本受上游晶圆涨价影响也随之上升。有行业士对笔者表示,营收过亿这个规模看起来大,但其实过亿销售额企业,很多也是挣扎在生死线上。所以被涨价送入亿元俱乐部的芯片公司,持续向上的挑战并不小。
此外,我们现在芯片公司真的不少,反应出超高的行业热度,其数量规模已经相当大,但大而不强,尤其是模拟芯片公司占比高,却小而散,而像MCU企业我们看到不少公司都将产品线延伸到
传感器
、电源等领域。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迫切需要走强强联合等道路形成头部效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