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尊湃通讯侵权案宣判:创始人张琨获刑6年,技术窃密链条曝光

尊湃通讯侵权案宣判:创始人张琨获刑6年,技术窃密链条曝光

  2025-08-01   511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7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创始人张琨因非法获取华为Wi-Fi 6芯片技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这起被业内称为“中国半导体领域最恶劣技术窃取案”的案件,不仅撕开了半导体行业技术窃密的冰山一角,更因涉案金额近亿元、14人获刑的严厉判罚,引发业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反思。

从华为高管到阶下囚: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掠夺

张琨曾在美国高通担任射频工程师,后在华为海思担任技术总监长达十年,是华为21级资深技术高管,掌握着Wi-Fi芯片领域的核心机密。

2021年2月,张琨离职,3月份他便创立尊湃通讯(与华为竞业协议未到期),随即展开一场系统性的技术窃密行动。

张琨利用高薪、股权诱惑,吸引20余名华为海思研发人员跳槽,其中部分人员尚未解除竞业协议。更恶劣的是,张琨直接指令这些研发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拍照、摘抄代码、截屏设计文档等方式,非法获取华为Wi-Fi 6芯片核心技术。

在案发前,尊湃通讯的融资之路堪称“顺风顺水”,2021年5月(成立仅2个月),便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2022年5月,超募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顶级机构纷纷入局。

公司一度拥有9项专利、3项著作权,并入选Venture50硬科技及萌芽榜。然而,其技术成果建立在非法窃取的基础上,最终导致资本投入与商业信誉的双重崩塌。

经鉴定,尊湃自主研发的Wi-Fi 6芯片中,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技术密点重合度超90%。警方调查发现,尊湃将技术拆解后分散至多家代工厂,试图规避风险,但2023年在沪苏两地同步收网行动中,7台存储侵权技术的服务器被查扣,冻结资金超9500万元。

主犯获刑6年,公司现金被冻结

法院认定,张琨作为主犯,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且情节特别严重,除6年有期徒刑外,其个人需承担300万元罚款,,禁止从事芯片行业5年。

刘某等3名骨干,有期徒刑3-5年,罚金50-200万元;其余10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1-3年有期徒刑,罚金10-50万元,部分缓刑。

尊湃公司现金9965万元被全额冻结,公司解散,技术销毁。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造成的损失远超罚款金额。华为报案称,技术泄露导致其研发成本、市场收益损失超亿元,具体赔偿金额需待民事诉讼进一步裁定。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案量刑体现了“技术密点实质性相同”的认定标准,为同类案件提供了重要判例参考。

华为内部心声社区已发布通告,称此次判决是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技术保护与投资伦理的双重拷问

尊湃案的曝光,在半导体行业掀起两场深刻讨论:

技术保护层面,华为Wi-Fi 6技术专利占比达29%,系全球标准主要贡献者。案件暴露出,即便有竞业协议和保密制度,技术窃密仍可能通过“人才挖角+内部指令”的链条发生。目前,华为已启动内部反窃密专项,加强员工管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也加速技术隔离措施,防范人才流失风险。

投资伦理层面,尊湃曾获高榕资本、小米系等投资,但小米回应称“仅为财务投资,不参与决策”。舆论却质疑资本对技术伦理的忽视——当投资标的涉及核心技术争议时,资本是否应承担更严格的审查责任?高榕资本与小米的关联关系更引发“利益输送”猜测,尽管监管层未进一步披露调查结果,但行业已开始呼吁建立“芯片技术黑名单”,对侵权企业实施行业禁入。

责编:Lu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