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32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2025年高考中,重庆长寿区中通快递员文丽娟之子万鑫宇以677分的高分作出惊人选择——放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名校,毅然报考民办研究型高校西湖大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决定不仅让家人震惊,也因“科研报国”的理想登上微博热搜,成为教育选择与家国情怀讨论的焦点。
万鑫宇
万鑫宇的高考志愿填报经历颇具戏剧性。据《红星新闻》报道,填报志愿当天下午5点,正在北京参加北京大学强基计划面试的万鑫宇接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的电话。通话结束后,他仅用1小时便将西湖大学填为第一志愿,而这一决定并未提前与父母商量。
文丽娟起初难以接受。她表示:“我和他爸爸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西湖大学,他的成绩努努力可以上清北,突然改志愿,我们着急得不得了。”甚至一度提出让儿子复读,甚至说“断绝关系”。然而,随着对西湖大学的深入了解,她逐渐转变态度。施一公院士的“知遇之恩”、西湖大学作为中国首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以及学校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科研资源,最终让她认可儿子的选择。
万鑫宇与妈妈
万鑫宇的成长经历堪称“逆袭”, 家庭教育呈现出独特的“放养式”特质。
万鑫宇出生于普通家庭,父母均为中通快递员,辗转湖北、四川、重庆多地生活。初中起住校,高中期间两次获化学竞赛省市一等奖,原本瞄准北京大学竞赛升学通道。然而,全国竞赛未能取得预期成绩后,他迅速调整心态,仅用一周时间便从竞赛失利的阴影中走出,回归高考备考。
文丽娟在工作中
尽管面临“竞赛生转高考班”的压力,他仍以677分的成绩位列重庆市前列,成绩虽略低于他的预期,仍足以冲击清华北大。
母亲文丽娟在采访中透露,万鑫宇学习几乎无需父母操心。文丽娟回忆,儿子幼时为玩电脑游戏主动认字,借助点读机自学;小学时,他因转学频繁却始终名列前茅,甚至刚进入新班级便说出“我要让你们的第一名变成第二名”;高中阶段,他兼顾文化课与竞赛训练,三年假期总时长不足一个月。
这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特质,让父母在关键抉择中选择了信任而非干预。而自主学习能力和抗压精神,成为万鑫宇脱颖而出的关键。
尽管未公开与施一公的通话内容,但这一沟通直接促使万鑫宇将原本“中科大保底、冲刺清北”的志愿策略,改为将西湖大学列为第一志愿。而选择西湖大学的核心原因,是学校在科研领域的独特优势。
万鑫宇坦言:“西湖大学的氛围很吸引我,我想以后在那里搞科研,研究半导体。”这一志向并非一时兴起。高中时期,他便多次表达对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关注,并希望“改变中国目前落后国际顶尖水平的局面”。
西湖大学成立于2018年,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等科学家发起筹建,实行教授治学、小班制教学,师生比例1:1。据公开资料显示,该校人均国际顶刊论文产出全国名列前茅,且80%的顶尖论文由40岁以下学者完成。对于志在科研的万鑫宇而言,这样的学术环境显然更具吸引力。
此外,西湖大学2025年首次走出浙江,在河南、重庆等地通过高考招生,仅重庆地区计划招收10人。万鑫宇成为首批外地生源之一,其选择也被视为“另类标杆”。母亲文丽娟最终表示:“他说西湖更适合他,我们做父母的就是支持。”
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部分网友质疑“民办院校是否匹配677分的成绩”,但更多声音支持万鑫宇的选择。
有评论指出,西湖大学的教授团队和科研资源不输传统名校,且“研究型大学更适合培养顶尖科技人才”。还有观点认为,万鑫宇的决定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对国家战略需求的响应——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受制于人,而他的选择正契合“科研报国”的时代命题。
在传统名校情结与新兴研究型大学崛起的碰撞中,越来越多像万鑫宇这样的学生开始根据个人志趣和国家需求做出选择。正如施一公在电话中强调的愿景,西湖大学试图打破“唯学历论”,为科研人才提供更自由、更专注的成长土壤。而万鑫宇的选择,或许正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一粒种子。
值得注意的是,中通快递集团对员工子女教育的支持也引发关注。文丽娟和儿子将获得“高考奖学金”,包括现金奖励和5-7天的假期陪伴其前往杭州报到。中通重庆管理中心表示,这是连续第四年对员工子女的奖励举措。
万鑫宇的志向虽令人钦佩,但其未来仍需面对现实考验。半导体材料技术是全球竞争激烈的领域,需长期投入和跨学科合作。西湖大学虽科研实力突出,但作为新兴院校,其社会认知度与资源积累仍需时间验证。对此,万鑫宇态度坚定:“这是我和施校长的秘密,我的目标很明确。”
文丽娟则表示:“我们没有特别期待,一切都顺其自然。”她分享的育儿经验也引发深思:孩子从小靠兴趣驱动,父母极少干预学习,甚至用点读机代替电子产品,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责编:Lu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