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49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8月26日晚间,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披露2025年半年报,交出一份堪称“炸裂”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而去年同期仍处于净亏损6.09亿元的状态。
这一业绩不仅标志着寒武纪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进入规模化盈利新阶段,更折射出国产AI芯片在行业风口下的爆发潜力。
财报显示,寒武纪业绩飙升的核心动力来自其云端产品线。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线贡献收入28.70亿元,占比高达99.6%,较2024年全年99.3%的占比进一步攀升。公司解释称,这得益于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对高性能芯片的迫切需求。寒武纪凭借全品类智能芯片和处理器产品,成为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推理和训练芯片的企业,并成功深化与互联网、大模型等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尽管营收大幅增长,寒武纪仍保持了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5.42亿元,同比增长21.10%,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690.92%骤降至15.85%。这一变化主要源于营收规模的指数级扩张,而非研发投入缩减。财报透露,公司正聚焦大模型技术对智能芯片的创新需求,研发覆盖多场景的系列化芯片方案,并建设先进封装技术平台,以提升产品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寒武纪的业绩爆发并非孤例,而是国产AI芯片行业红利的缩影。2025年以来,美国持续限制中国进口高端AI芯片,倒逼国内算力需求转向本土供应商。同时,大模型技术的普及和AI应用的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运营商等行业对智能算力的需求激增。寒武纪作为“AI芯片第一股”和“英伟达平替”概念股,受益于这一趋势,其股价年内涨幅超536%,8月26日收盘价达1329元,总市值5559.9亿元,直逼贵州茅台。
为把握行业机遇,寒武纪同步推进资本运作。公司已向上交所提交2025年度定增申报材料,拟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其中20.54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4.52亿元投向软件平台项目,剩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此举旨在增强公司面向大模型的技术实力,构建更开放的软件生态,并缓解现金流压力。
在具体技术进展上,寒武纪的训练软件平台持续优化,支持PyTorch最新版本,并通过图融合和算子自动生成能力实现性能加速。针对热门大模型领域,公司扩展了对DeepSeek系列、Qwen系列、Hunyuan系列模型的支持,混合专家模型训练吞吐量显著提升。此外,强化学习框架的适配与精度验证也进一步缩小了与国际竞品的差距。
尽管业绩亮眼,寒武纪仍面临多重挑战。财报显示,公司存货余额达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64%,占总资产比例超三成,存在销售转化压力;合同负债5.43亿元,同比激增600多倍,显示订单集中但需警惕履约风险。此外,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设计+外部代工),供应链稳定性受全球半导体博弈影响,且面临海光信息、华为昇腾等竞争对手的挤压。
根据十大流通股东信息显示,北向资金二季度加仓27.87万股,截至6月30日,北向资金持有寒武纪1570.4万股;知名牛散章建平二季度持有寒武纪股份数量不变,仍持有608.63万股。陈天石持有寒武纪29.63%的股份,身家超过150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寒武纪的爆发式增长部分源于前期低基数效应,其盈利能否持续需观察后续订单稳定性及技术差异化能力。21世纪经济报道提到,寒武纪2024年第一大客户贡献近八成营收,客户集中度过高可能加剧业绩波动。不过,在AI算力需求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仍被视为本轮算力国产化进程的核心受益者。
寒武纪的半年报业绩,既是国产AI芯片行业红利的体现,也是公司长期技术积淀的回报。然而,从“寒王”到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AI芯片企业,寒武纪仍需在供应链安全、技术差异化、商业模式稳定性等方面持续突破。
责编:Luffy